據中國教育報1月25日的報道說,近日,在浙江杭州,13歲的曉曉(化名)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。然而,在一次單元測試中,她只考了全班第五。她覺得這是人生“污點”,甚至因此喪失了斗志,不想去學校。一向嚴厲的母親狠狠批評了她一頓,不料小姑娘一氣之下竟拿美工刀割傷了自己的手臂。所幸那一刀割得不深,但接下來的半個月,她整天窩在家里,情緒低落。直到心理指導老師跟她初步聊了聊后,才發(fā)現她的心理問題已比較嚴重。就醫(yī)后,曉曉被診斷為抑郁癥。 然而,也就這樣的考不了第一就是人生“污點”?一言不合就以自戕來發(fā)泄不良情緒?怎么小小年紀就得了抑郁癥?曉曉的種種表現看似“離經叛道”“難以理解”,某種程度上又似曾相識。現實中,的確有一些逐漸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外形高大,內心卻不夠強大,具有明顯的偏執(zhí)傾向,乃至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。有研究顯示表明,在全球范圍內,抑郁癥已成為青少年繼車禍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。事實或許因國家和地區(qū)而異,但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,應當成為一種教育共識。
在目前的環(huán)境里,我們經常用意氣風發(fā)來形容處于人生黃金階段的青少年們,但是正是如此得意之年的青少年們卻很容易受到青少年抑郁癥發(fā)作的影響。青少年抑郁癥的發(fā)病率較高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了,例如高考壓力、情感受傷、心理壓抑等是常見的青少年抑郁癥發(fā)病原因,不過具體青少年抑郁癥的原因是什么呢?現在的早戀已經從高中提前到中學,甚至小學,而懵懂、速食的愛情更是讓諸多感情經驗不足的學生倍受傷害,脆弱的感情一旦出現變故,就很容易誘發(fā)青少年抑郁癥。
再者,目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,需要面臨升學、中考、高考、考研等無休止的考試,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疲憊不堪,這也是青少年抑郁癥的原因之一。而且,有的學校風氣不好,同學之間不比學習,而是在吃、穿等方面互相攀比,家庭條件較差的同學容易出現自卑心理,甚至誘發(fā)青少年抑郁癥出現。況且,很多青少年深陷虛擬網絡,一旦重新回到現實社會,很容易出現悲觀厭世、情緒低落等抑郁癥狀,同時可伴有頭痛、不明疼痛、失眠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便秘等軀體癥狀,這是青少年抑郁癥的原因。
當前中國的青少年群體里,抑郁癥正在呈現爆發(fā)之勢,這是一個非??膳碌默F象!這背后必然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。如今物質生活的極大提高和豐富,使很多青少年從小到大嬌生慣養(yǎng),不愁吃,不愁喝,沒有受到應有的挫折教育,心理年齡普遍要比實際年齡小的多,最終成為“巨嬰”,心理脆弱,在社會中稍遇挫折困難,即很容易消極悲觀,甚者尋死覓活;現今移動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青少年人的精神伴侶,時時刻刻都離不開,每天都被海量的、超負荷的信息所包圍,嚴重耗損著大腦的能量,使人們常常處于身心疲憊的狀態(tài),導致大腦處理關鍵信息、決策判斷和自我調節(jié)的能力越來越弱,導致人體的交感神經、副交感神經運作混亂,最終誘發(fā)抑郁癥。
由此,也就很多家長只知道滿足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,卻忽略了對孩子精神需求的給予,導致學生心理脆弱,不能和家長、老師、同學正常溝通,經不起挫折和打擊,容易誘發(fā)青少年抑郁癥,走上極端之路。孩子的心理問題并非一日之寒,往往是多種不良因素長期累積的結果。而且孩子種種不符常理行為的背后,多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關。其實,也反映了不少父母存在的教育問題,諸如“我爸媽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,他們一見面就拿我們的成績做比較,我怎能不拼命學?”“從小到大,爸媽總在家里吵個不停,我只有拼命學習,考上好的大學,今后才能遠離他們”等等,也是其他孩子的心聲,折射出父母過高期待所產生的嚴重后果。
相對而言,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以前此病多發(fā)于生活壓力比較大的中青年人群。但是如今抑郁的情緒已經蔓延到青少年的身上,而且發(fā)病率還很高。那么,青少年抑郁癥的發(fā)病原因有哪些呢?其中也有神經質因素,這在許多研究證實,神經質是兒童和青少年罹患抑郁癥和體驗更多應激的易感因素。神經質和青少年抑郁癥之間的相關性是比較明確的。這是青少年抑郁癥發(fā)病原因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一種。也不排除一些個家族遺傳背景,畢竟家族遺傳性也是青少年抑郁癥發(fā)病原因之一。大量的臨床實踐統(tǒng)計結果表明,家庭精神疾病史,特別是父母罹患抑郁癥與孩子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。這也提示了有抑郁癥史的父母,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。
應該說,在近年來像青少年抑郁癥人群呈上升趨勢,而因為不堪抑郁折磨而選擇自殘、自殺的情況也屢屢發(fā)生。了解會導致青少年抑郁癥的原因分析是什么,可以有效幫助青少年預防這種心理問題的出現。青少年抑郁情緒的出現,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促發(fā)因素,如青少年的父母死亡或離異、父母對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關心的態(tài)度;早年曾有嚴重的不幸經歷,青春期后又碰到精神上的創(chuàng)傷,以及失戀、身患疾病、人際關系不協(xié)調、學習成績不良或其他負性生活事件等,均易于誘發(fā)抑郁情緒。
即便如此,對于培育身心平衡、心理健康的孩子,這固然是需要學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程、開展主題班會等幫助孩子解壓,引導其正確看待挫折與失敗,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家長要轉變觀念,從只關注成績轉向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,從做孩子學習的監(jiān)工轉向做孩子信賴的成長伙伴。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,父母是第一責任人,應該及時觀察、勤于反思、勇于改正,將教育重心轉向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健康的人格、善良的品性、良好的習慣和達觀的生活態(tài)度上。而尤其是在對于學習優(yōu)秀的孩子,要經常為之松綁,鼓勵孩子全面發(fā)展,而不是持續(xù)在學業(yè)上加壓。
但無論如何都要認識到,人生是一場長跑,唯有讓孩子在心理、品格、學業(yè)等方面都做好準備,才可能順利沖過終點,成為人生贏家。孩子也只有內心強大,熱愛生活,樂于交友,具有抗挫折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才能成就一番事業(yè)。倘若只關注孩子學業(yè),對孩子只有學習成績一條評價標尺,無疑是讓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之重。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問題,乃至發(fā)生悲劇,則悔之晚矣了唄。諸如此類。